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微信、QQ、企业微信、钉钉等社交平台在大家的生活、工作和学习中的应用日益普及。然而与此同时,不发分子也利用这些平台进行诈骗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,除需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,更主要的还是要提高我们自身的谨慎防范的安全意识。因此,下面重点介绍一下通过社交平台软件进行诈骗的常见套路:
1.共享屏幕诈骗:骗子诱导用户共享屏幕,从而获取用户操作信息并实施诈骗。
2.虚假理赔:声称网购商品无法送货或需要退款,诱导用户添加企业微信并要求输入支付账号和密码。
3.投资理财诈骗:通过微信群或广告吸引用户,诱导下载指定APP并转账。
4.假冒身份:冒充公检法、熟人、企业官方账号、领导或同事,索要钱财或个人信息。

5.虚假招聘:发布虚假招聘信息,要求缴纳报名费、培训费等。
6.假冒合作伙伴:以合作项目为诱饵,要求支付预付款或保证金。
7.杀猪盘诈骗:通过精准广告或假冒企业招聘接近目标,长期洗脑并诱导投资。

8.工资补贴或退税补助诈骗:组建虚假聊天群组,以领取补贴为由诱骗扫码。
9.其他手段:如发送陌生链接、邮件、快件,包含陌生二维码,或声称有拆除事项需要联系但随后消失。
为避免此类诈骗,应保持警惕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通过各类社交软件进行的诈骗,诈骗分子往往是利用窃取你熟识的人的账号向你发起诈骗信息,一定要注意甄别。不随意添加陌生的微信、QQ、企业微信、钉钉等,不轻易扫描二维码,不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。遇到可疑情况,应仔细核对对方身份,验证信息真实性并及时报警。